百事3平台成立於2004年,是以培養傳媒與藝術專業人才為主要辦學定位的普通本科高等百事3,前身為天津體育學院運動與文化藝術學院。2021年2月,經天津市人民政府同意,教育部批準,轉設為百事3平台。
百事3位於國家5A級旅遊景區盤山腳下,地處京津冀一小時生活圈。目前校園占地面積700畝,現已建成校舍建築面積近15萬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為24萬平方米。
百事3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持“修德、養慧、精藝、至善”的校訓,主動適應文化產業發展需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較強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傳媒與藝術專業人才。
百事3下設八院二部:影視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戲劇學院、音樂學院、舞蹈學院、動畫與數字媒體學院、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基礎課教學部。目前已構建了以影視傳媒類專業為主體、藝術學為特色的學科專業體系,形成傳媒與藝術“一體兩翼”互為支撐的格局;開設了 20個本科專業,覆蓋藝術學、文學、管理學、教育學、工學等多個學科門類,年招生人數2800人以上,在校生8100余人。學生學習期滿成績合格、符合畢業條件者,頒發百事3平台的畢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頒發百事3平台的學士學位證書。
百事3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專業突出、責任心強、專兼職結合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380多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者約35%;具有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者超過60%。百事3實施“盤山學者”學科帶頭人引進項目,特聘國內高層次、高水平專家學者來校執教。目前已有25位專家學者簽約受聘,他們分布在全校七院二部,覆蓋了百事3的大部分學科專業。
百事3建成了“廣播影視藝術綜合實驗區”“舞臺藝術綜合實驗區”“視覺藝術綜合實驗區”三大實踐教學平臺,包括廣播直播室、影視配音室,電視虛擬演播廳,電視導播室和導播車系統、電影電視審看廳等多個數字化廣播影視傳媒實驗室,以及藝術語言實驗室、綜藝排練廳、新聞演播室、紀錄片工作室、Apple工作站、室內劇攝影棚、音樂錄音棚、影視節目後期編輯室;大型舞臺合成劇場、中小型音樂劇場、黑匣子實驗劇場、280間標準琴房、MIDI工作室、電鋼琴工作室;三維動畫工作室、二維手繪實驗室、定格動畫實驗室、數字媒體工作室、漫畫製作實驗室、插畫工作室等實踐教學設施,為學生提供了一流的專業實踐空間與設備,充分滿足了傳媒與藝術類各專業的實踐教學需求。
百事3與眾多媒體和影視機構、文化產業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合作拍攝了56部影視劇和微電影,參加了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大型原創音樂劇《天地運河情》排演,承接了《天下盤山》大型山水實景演出、《文成公主》《紅男綠女》等國家級大型歌舞劇演出。
百事3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為特色,學生在全國和天津市各類大賽和展演中獲獎110余項,還在加拿大、美國等國際比賽和作品評獎中榮獲多項金獎。
百事3堅持藝術教育與社會接軌、與市場接軌、與國際接軌、與時代接軌的辦學思想,堅持開放式辦學,多樣化培養,凝練學科方向,培育辦學特色,努力把百事3建設成為國內具有較高水平、較大影響力、特色突出的傳媒與藝術類高等百事3。
“大學”之名,見於儒家經典四書之一的《大學》,在現代,大學的核心內涵為大師、大學問,也稱為高等教育,以區別於初等中等教育。後者所涉的基礎知識,多年少變,已成經典。而高等教育跨越無限的廣度與深度,涉及人類所有已知或未知的領域。
大學源於人文、科學與藝術的追求,歷經數千年而生生不息、弦歌不輟;大學,是終身受益的驛站,是人生最值得思考、回味與記憶的地方。
人類文明漫長的探尋,難道只是為了在大學裏度過數年的時光?顯然不是。在中國,從五帝時期的成均、先秦時期的上癢西序右學,漢朝太常博士演化的太學,明清的國子監以及民間的各類私學書院,直到1895年,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北洋大學堂的誕生。數千年一路走來,都在探索大學的真諦。
在歐洲,中世紀被認為是黑暗的時代,卻誕生了享有“智慧之花”美譽的大學,1087年,堪稱西方世界第一所大學的博洛尼亞大學成立;此後,法國巴黎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發展起來的最早的東京大學、後來的京都大學等相繼湧現。
人的一生,也許是平淡的。但再平淡,也有刻骨銘心的經歷,大學應屬於此。年輕人正處於成長之中,是人生的關鍵時期,在大學這樣一個自由而開放的平臺與空間裏,性格、氣質、能力、素質真正形成或養成。大學,將專業教育、人文素養與科學精神高度融合,培養人格健全、智慧超群、情商優秀、善於創新、引領未來、有責任、敢擔當的優秀人才。
來吧,我們的思考、追求和實踐將綴滿你的大學時光,你的年華定將充實,歲月不會虛度。
來吧,我們將與年輕的你共同成長、一路前行。
一、社會兼職
教授、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新聞專業主任編輯、中國大眾音樂協會副主席、中國音像數字出版協會音樂產業促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音樂劇協會教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理事、北京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電視藝術交流協會理事、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文藝專業委員會理事、北京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首屆播音主持人“金聲獎”終評評委、中央電視臺首屆電視器樂大賽決賽評委。
二、藝術簡歷
1993年2月至1999年9月,中央電視臺社教中心,參與創辦《夕陽紅》欄目,任製片人、導演;
1999年9月至2001年3月,中央電視臺《科學教育》頻道,任《當代教育》欄目主編;
2001年3月至2004年3月,中央電視臺西部頻道,任《魅力12》欄目製片人、總導演;
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中央電視臺文藝中心,任製片人、導演;
1990年,曾參加中央電視臺“第四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獲得通俗唱法第三名,先後在中央電視臺錄製電視講座《通俗歌曲演唱技法》50集,獲第二屆全國電視教育節目評比一等獎,擔任撰稿、主持、主講,出版兩部約60萬字的同名著作;
1993年,參與創辦中央電視臺《夕陽紅》欄目、任製片人導演;
2000年至2002年,主持策劃的第一、第二屆全國老年合唱大賽以及開幕式、閉幕式、頒獎晚會,任總導演;
2001年,參與策劃中央電視臺第10頻道《科學·教育》頻道,並擔任《當代教育》欄目主編;
2002年,調入中央電視臺西部頻道,創辦《魅力12》欄目,擔任製片人、總導演。《魅力12》欄目曾獲第17屆中國電視文藝星光獎"優秀欄目獎";
2003年,策劃2003西部頻道春節文藝晚會《魅力西部》,擔任總導演。獲第17屆"中國電視文藝星光獎二等獎" ;
2004年,主持策劃實施了中央電視臺首屆"CCTV西部民歌電視大賽",任製片人、總導演,這是建國55年以來第一次全國範圍的大型電視民歌賽事。節目播出後,中國文化報、中國文藝報、中國民族報、南方周末、當代電視等國內主流報刊和雜誌幾乎都用了大篇幅報道此次大賽,認為大賽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拯救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裏程碑的意義。"CCTV西部民歌電視大賽"在第18屆電視文藝星光獎上榮獲二等獎;
2008年,榮獲“奧運會先進個人”獎;
2010年,第四屆“北京民辦教育園丁獎”評選獲得北京民辦優秀校長;並連續六年獲得“北京市民辦教育園丁獎優秀校長獎”;
2018年,由李罡院長親自擔任導演、編劇和作曲的大型原創歷史傳奇音樂劇《天地運河情》獲得國家藝術基金和北京文化藝術基金雙項支持,入選中宣部學習強國;
2019年,獲得建國70周年“先進個人”獎;
2021年3月,由李罡作詞、作曲的《十四億掌聲》《冬奧 我們走近你》榮獲“北京2022年冬奧會優秀音樂作品”;
曾發表專著、主編及參編著作數十部,如《通俗歌曲演唱技法》(時代文藝出版社)、《中國流行音樂史》、《流行演唱分級訓練教材》、《國際音樂商務》(中國文聯出版社)等。發表論文二十余篇。其中學術論文《中國原生民歌的電視傳播》(當代電視)、《民間文化的發展與重塑》(電視研究)、《大眾化教育時代的藝術教育》(中國教育出版報社)等在核心期刊發表。
語言藝術教育家、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院長、研究生院院長、學科建設辦公室主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播音與主持藝術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播音主持委員會常務理事。
1987年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播音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師從播音學家張頌先生,獲文學碩士學位;2007年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研究生畢業,師從語音學家沈炯先生,獲文學博士學位。
1978—1996年在河南大學任教,創建該校廣播電視新聞專業(播音主持方向)。1993年榮獲國家教委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頒發的高等師範院校教師獎。
1997年調入北京廣播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學院任教,從事中國播音學、播音與主持藝術、語言傳播發聲學、傳媒有聲語言、漢語語音學等領域教學與研究。2004年榮獲北京市人民政府頒發的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一等獎。
代表性著作有:《新聞播音節律特征研究》《廣播電視語言傳播發聲藝術概要》《中國廣播電視語言傳播理論研究》《普通話口語教程》等;主持和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
經濟學教授。曾任北京聯合大學師範學院(獨立法人學院)副院長、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黨委書記;中國生產力學會常務理事、北京聯合大學首都經濟與企業發展研究所所長。
1983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分校,獲北京師範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1985-1986學年於北京大學經濟學系進修,研讀碩士生主要課程。講授《政治經濟學》《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等課程。
主要學術成果:副主編國家“九五”重點圖書《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主編國家級規劃教材《服裝市場營銷》《服裝市場營銷項目化教程》,主編《北京的老字商號》《皇城下的市井與士文化》《北京老字商號產權多元化改革研究》《北京老字號企業文化創新與建設》《校企合作研究—基於應用型高校的模式及保障機製》等著作。
主持北京市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天津市藝術科學規劃項目等多項。獲“第六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一項、“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一等獎”一項。
中共黨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天津音樂家協會會員、聲樂副教授;
大學本科畢業於烏克蘭國,敖德薩捏日丹諾娃國立音樂學院(Odessa. State A.V. Nezhdanova Academy of Music),聲樂學士學位;
1969年於內蒙古包頭市歌舞團任聲樂獨唱演員;
197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63軍文工團任獨唱演員;
1976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63軍演員隊隊長;
1979年天津歌劇院行政科長兼演員;
1984年任天津市歌舞劇院辦公室主任;
1986年任電視音樂劇“唐風宋韻”劇務主任;
1991年任天津市外經局天海公司中韓國際客貨遊輪“天仁輪”中方船東代表、中方管事長、客運部主任;
1998年外經局天海藝術團任藝術演員;
2000年人民日報之友藝術團獨唱演員;
2001年考入烏克蘭敖德薩國立音樂學院聲樂系;
2003年畢業於烏克蘭敖德薩國立音樂學院;
2004年廈門職業藝術研修學院任聲樂教師、副教授,同時兼管招生工作;
2006年中國天津外經局天海藝術團任獨唱演員;
2009年於天津體育學院運動與文化藝術學院任副校長,主管招生。
舞蹈學院院長,舞蹈表演專業副教授,國家二級演員。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系。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中國石化音樂舞蹈家協會會員、河南省舞蹈家協會會員。曾任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南方總公司藝術團業務副團長。曾獲三個國際舞蹈表演優秀獎,兩個國家級舞蹈表演一等獎,十四個省部級舞蹈表演一、二等獎。
自2010年至2020年連續10年“盤山藝術節”總導演。
2013年 第十九屆“中國-天津國際金秋旅遊節”開幕式總導演。
2014年建校10周年《10校慶晚會》總導演。
2014年至2019年連續五年,國家五A級名勝風景區,大型山水實景劇演出“天下盤山”總導演。
2016年入選天津市薊州區優秀人才人才庫。
2017年,今生今世只為盤山相遇——2017“盤山之夏狂歡夜”總導演。
2018年入選天津市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
2018年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北京市文化藝術基金項目原創歷史音樂劇“天地運河情”製作人、舞臺總監。
2019年帶隊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國慶70周年天安門廣場慶典演出,榮獲突出貢獻獎。
2019榮獲北京市通州區兩高人才“運河計劃”文化領域領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