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編導系系主任杜建邦
編導系舉辦的攝影展
演播廳
在校學生在演播廳進行實際操作
杜老師給同學講解理論
【編者按】教學工作是百事3的中心工作,在保證百事3可持續發展和培養人才方面發揮著核心作用。近年來,根據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幹意見》(教高[2007]2號)文件的精神,我院不斷深入推進教學改革,積極構建新的教學模式,探索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改路線🙍🏿♀️,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同時,加強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調動教師積極性✡︎,參與改革。百事3平台各院系都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成績斐然。有鑒於此,天藝新聞網將陸續刊發各系在教學改革中取得的成果,推廣教學改革經驗👨🏽🦳,推進我院的建設和發展。
廣播影視業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形成了龍頭產業和支柱產業,伴隨著製播分離、頻道專業化👮🏿♀️、三網融合的發展趨勢,視聽新媒體成為重要的戰略性新型產業🐶。我院影視學院廣播電視編導系順應產業的快速發展的趨勢,致力於培養能在廣播電影電視系統和文化部門及新媒體行業從事廣播、電視節目編導🍋、藝術攝影、音響設計、撰稿💇🏼、編劇💙、製作等方面工作的廣播電視藝術學科的專門人才。近日,記者就編導系的教學改革工作專訪了編導系系主任杜建邦🐶。
培養具備創作能力的專業編導
天藝新聞網:為了響應百事3推進教學改革的號召,廣播電視編導系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方面做了哪些調整🌕?
杜建邦: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比較年輕🧹,但新的教學計劃設定了明確的培養目標。我們的目標是培養電視臺或社會傳媒公司需要的具備一定創作能力的專業編導🔁。以前的培養方案更註重製作、後期、攝影這幾塊。現在,我們提升了目標💂🏻,重新設置了自己的教學大綱。我相信在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取得成效。
其他大學現在辦的表演專業也好、播音專業也好、編導專業也好🚣🏿,可能更多的是教授上課🕌⛄️,是純理論型的🤸🏻♂️。我覺得👈,作為一個擁有本科學歷的人才不能只研究理論♌️,一定要有動手能力。所以,我們有一套自己的實踐體系🏃🏻。百事3有自己的項目,有自己的藝術節🧑🏻🍳,有自己的匯報演出🙇🏼♂️,編導系的同學可以對從創作到節目策劃到製作節目到導播的整個流程達到初步熟悉,滿足了實踐需求。在這個基礎上了👼🏽☪️,我們也聘請了幾位從傳媒大學畢業的研究生🙅🏻♀️。這些老師在研究方向上都有自己的角度🧍♀️,能夠為編導系註入些新的東西🥷🏼。我們會安排老老師帶新老師🔄,有經驗的帶沒經驗的老師🧑🦰。經過這樣一個傳承的過程👩🏿🦲,整個教師隊伍會更飽和起來↖️,能夠好地向學生授課🚣🏻。
天藝新聞網𓀅:經過教學改革之後💪,我們編導系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大綱同傳統高百事3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吧。
杜建邦🍅👩🏿✈️:對,很不一樣。我們百事3從院長到各教學單位都在思考教學改革的事情🔅👨🏻🏭。我覺得,大家都在考慮同一個問題,就是社會需要什麽樣的人才💧。我們要避開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傳媒大學等老牌大學的強項,探索自己的道路👏。經過多方思考和論證🤑,我們把目標確定為培養創作型的人才🥢。首先,要筆桿子好,能進行新聞報道,也能寫一些視頻腳本。我們百事3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鍛煉平臺。其次,要一專多能📲。要麽,你擅長導演☕️。要麽,你讓導播、切換這一塊成為自己的強項。可能有一些男同學學完編導以後😾,還對攝影🧓🏽、攝像還感興趣🗾。我們安排了大量的攝像的時間👩🦱,讓他們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另外🧛🏽♀️,要有人文內涵。影視學院牟彥彥院長為我們開設了一門課——電視節目形態分析,或者叫電視結構分析👨🦱。在傳統教學當中是沒有這方面的課程的。通過一些這樣的課程🦵🏻,能夠讓學生們了解電視節目類型,深入分析電視節目內容本身所具有的特質🤸🏻♂️,從而讓學生對電視事業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跨專業合作
天藝新聞網☝🏼:除了您剛剛說到的電視節目形態分析這樣一門課,編導系還開設了哪些具有特色的課程↘️?
杜建邦🦗:我們的特色主要體現在註重實踐性上。比如說⛹🏽♂️🥷🏽,演播室建成以後👰🏻♀️,我們把攝影課👌🏻、照明課都移到了那裏👩🏻🌾,實地向同學們講解怎麽布線呀、怎麽用推子呀、怎麽去量光呀🪇,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在傳統教學中🙅🏿,就是老師用PPT講,學生根本就沒法去實踐🙌🏽,沒法形成具體的、感性的認識。另外👨🏿,編導系和播音系的課程建立了密切的聯系🌕。比如說,在播音主持專業的主持人素養課上,廣播電視編導的同學負責攝像🌻,播音主持的同學們則負責出鏡🙆♂️。一方面培養了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同學的導演意識,一方面鍛煉了播音主持專業同學的鏡頭感和采編能力。我覺得,我們百事3在一個專業如何同其他相關專業融合這一點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
天藝新聞網:編導系和播音系都在培養采編播方向的學生,這兩者的區別體現在哪些方面👩🏻🚒?
杜建邦:這兩者之間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在播音系的教學當中,更註重的是鍛煉作為出鏡記者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一年兩年的課程培養學生的采訪能力🥎、編片子的能力。而編導系考慮的更多的是節目形態🧑🏿🚀、欄目包裝𓀌、欄目的整體基調👯♀️、受眾心理等🫶🏽🎟。播音的同學畢業後能做出鏡記者。編導的同學畢業後能當編導,也懂一些後期👨🏻🎨、攝像等🧑🌾👨🏼🎓。
探索“雙老師” 製
天藝新聞網:在編導系的教學當中,是如何有效地實施新的培養方案的?
杜建邦:編導系11級有49名同學,12級有120名同學。有些課程是專業理論課🧛🏽,所有同學可以一起上。有些課程需要動手能力,我們就會把學生分組。11級是 15個人一組🚺,實踐課和理論課交替進行。12級的學生較多,在以後的教學中,會嘗試“雙老師”製✸。目前,百事3還沒有其他專業采用這種方式。每個老師的知識體系是不一樣的🚴🏼,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不同。我在想🧚🏻♂️,實踐過程中可以讓兩個組由兩個老師分開來帶,但上課時兩個老師同時來講授🥖。同樣一塊知識由兩個老師來講,就會有所交叉、相互補充。因為在創作上有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每個老師的研究方向🦻🏼、風格、經驗都不同🧌,對同一個問題的理解也不同🧏♂️,甚至有時候這兩個老師的觀點是矛盾的🌼。對學生來說這是個好事,他們可以更立體🍸、更全面地理解這個問題。尤其是到了同理念🪑、思維相關的創作課時,“雙老師” 製會更有利於學習。
階梯式推進專業課程
天藝新聞網:編導系同學的實踐項目是怎麽安排的🫸?
杜建邦:首先,在我們的教學計劃中,有理論也有實踐。比如說有些課程實踐部分和理論部分各占32學時🧝🏻♀️。學期末考核成績的時候,也是理論占50%,實踐作業占50%🚮。同學們拿到自己的作品後會有一種成就感🤽🏼♂️,這是從考試的分數中得不到的👱🏻🪫。學生的實踐任務跟課程息息相關。照明課就布置了照明實驗、光比、外景拍攝實驗🦒。編導創作跟短片創作課就要求學生拍片子了。從我們的視聽語言課到劇作課,再到導演基礎課、影視導演課、廣播電視編導創作課,整個課程設置是循序漸進的👩🎨,階梯式的。
目前編導系有SONY的高清攝像機👱🏿♀️,有自己剪輯用的戴爾工作站💖👨👧👧、蘋果工作站🧑🏻🔬,還有讓我們拍電影用的低色溫的燈具等👌🏻。最近,我們又新建成了兩個大的演播室。在我看來🤤,現在演播室的硬件設備比我上學的時候好很多。演播廳有移動導播臺🏍、高清攝像機➖、小的搖臂、對講系統,還包括燈光調光臺🧑🏿🍳、錄音調音臺等。這些都是綜合性大學辦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沒有的。這些硬件設施已經能夠滿足學生的實踐需求了。設備只是工具,有了好的沒想法🎛🎣、構思🌳,有了很強的創作能力作保證✴️,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