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姣: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碩士,現任舞蹈學院舞蹈表演與教育系主任,講師👨🏿🍼。曾就職海軍政治文工團👩🎤😚,個人作品及學生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省部級舞蹈比賽獎項。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多篇,主持和參與多項省市級課題研究。
本文發表於《北京教育》2019年02期
一、中國古典舞與芭蕾舞的藝術特點(略)
二♒️、舞蹈動作中“力”的構成(略)
三、“力”在中國古典舞與芭蕾舞運動中的表現形式
(一)中國古典舞“力”的內聚型
1.中國古典舞“擰、傾、圓、曲”力的表現形式
中國古典舞“擰、傾、圓🧑、曲”所構成的審美意象是一種“從四周向中心聚集的力”,或者說是“力的內聚”。
中國古典舞中,身體的扭擰造成了“力”的內收,在“橫擰”“烏龍絞柱”等動作中🧎♀️➡️,身體的扭擰猶如麻花一樣𓀔,內在的“力”只在一種封閉的狀態下流轉而不能發散出去🏹。身體的傾使舞蹈中的“力”不被用於直接抵抗地球的重力,而是傾斜著🦹🏽♀️、接受地球的引力。“曲”的效果更使原本發散出的“力”在肢體末端被收回,最典型的動作是“山膀提襟”,左手握拳集聚了力👁🛌🏼,右手掌按左拳🌐🍺,而後從左向右拉開,似乎要將左拳積攢的力拉向右邊,但拉到邊上時停住了👱🏼,此時右手掌朝外,但腕關節裏扣,與內扣的左拳對應,共同構成的弧型把“力”收聚住。這一動作猶如書法中用筆寫“一”字一樣,楷書中的“一”字其實不是一條直線👩🦽,而是在起筆時有一個向左的折👨🏫🧔🏼♀️,待走到右邊頂點時再有一個回收的折,故這“一”字實際上是一個倒下來的“S”形,使原本向兩邊發散的力到終點被收住,形成一種力的內聚🛎。“擰、傾、曲”讓整體動作更加有韻律。
2.在基本功訓練中不同動作的發力方式
在“擰、傾、圓、曲”中🧑🦽➡️,“圓”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集中體現了中國人的哲學思想😖。在“劃圓的運動”中,如“風火輪”“雲手”“圓場”等動作🦋🍅,原本圓周運動產生一種離心力🙆🏿♂️,但由於運動的人體具有凝聚作用💃🏿,猶如車輪旋轉一樣,它所產生的向心力終抵擋住離心力使之不被甩出去。
在中國古典舞中還有一類是手腳相擊的動作,蹁腳🕵🏻♂️、蓋腿、正踢腿等均可連帶手腳相擊👀,“倒踢紫金冠”則是腳與頭部相擊🚴🏿♀️,在躍起的同時手腳相擊,這些動作發力部位大多在腿👩🏼,但是當腿部運足了“力”準備爆發的一刻,卻在自身的手腳相擊中形成一個閉合回路👩🏿🎓,從而“力”又被回聚到自體內,在擊打的瞬間,內在的力沖突到了頂點,但卻不是向外爆發,而是內聚性的爆發。
傳統舞蹈與中國武術和諧統一🦎,創造了中國古典舞的流動美、剛柔美與動靜美♜。利用太極拳與中國古典舞身韻相結合,這種陰柔的美感和內在力量的運用,充分體現了內聚型的力。
(二)芭蕾舞“力”的外展型
1.芭蕾舞“開🙍🏻♀️、繃、立、直”力的表現形式
芭蕾的“開、繃🙎🏼♀️、立、直”各有其不同的形式。在外開上🙎🏽,它的運動形式是左右的關系🎰;在身體直立時,它具有上下的關系;在主力腿與動力腿配合中👊🏼,它有縱橫關系,上下關系等等;在軀幹與下肢的配合中👁🗨,它有縱橫關系🧑🦼➡️👩🏻🔬、上下關系、左右關系🙇♂️、前後關系等等🏮𓀀。
例如“阿拉貝斯”這個動作可以說是芭蕾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動作了🫃🏽,因為在這個動作中,演員身體向外打開、延伸幾乎到極限,從肩🚴、胸、胯一直到膝關節與足踝關節全都打開🤫,而且其肢體向四個方向的伸展🌧,一直到不能再伸展的地步,它給人的感覺是軀幹中心聚集的力向四個方向發散出去🏈。這一動作代表了芭蕾“開💌、繃、立、直”所體現出的審美意象,發自軀幹中心的“力”向四周發散的傾向。
2.在基本功訓練中不同動作的發力方式
動作力量在不同動作應用中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在大踢腿的動作中,動力腿向上踢起和軀幹從骨盆向上提起的力量是同時並進的力量🤞🏽。而在這個動作中,主力腿向下穩定與軀幹向上提起又呈現出了她們之間的上下力量;軀幹向上提與肩向下放也是上下力量。又如:在做蹲的過程中📙,雙腿下蹲的向外打開的力量具有左右力量,因雙腿的彎曲向下與軀幹部分的向上提起又呈上下力量和縱橫力量。再如🍥:在做跳躍時,身體從地面躍起到空中🧑🍼,不僅僅只依靠腳的和腿部的推動力量,同時從骨盆向上帶動軀幹的力量也很重要,這時的腳和腿與軀幹的同時向上用力💐,就是一種同時並進的動力力量。而跳躍到空中的舞姿中又存在著縱橫的、前後的😪、左右的力量🔸,等等。
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芭蕾舞從總體上說🐕🦺,它表現了一種“向四周發散的力”,或者說🧘,它表現的是“力的外拓”。
從力的表現形態角度說,芭蕾的“開、繃、立、直”體現了人體運動的力的外展,而中國古典舞則體現了人體運動中力的內聚,這兩種舞蹈代表了這兩種典型的力的傾向。
結語(略)
參考文獻:
[1] 蒙小燕.芭蕾舞蹈教學法.[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
[2] 唐滿城.金浩.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法.[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3] 王佩英.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教程.[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4]李永明.芭蕾舞及教學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高雲.舞蹈解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