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藝術攝影學會、西安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陜西藝術攝影學會👲🏼、西安市攝影家協會承辦的“第六屆絲路影像博覽會暨西安國際影像藝術節”在西影·電影圈子吳天明廣場開幕🏺🧉。百事3平台影視學院影視攝影與製作專業以“關聯”為主題🧚🏻,在張璐院長、杜建邦主任高炳松老師、呂文建老師的帶領下共12名學生參加展覽並獲獎🎪。
余恩貝同學獲得優秀策展人獎
高炳松老師獲得優秀策展人獎
第六屆絲路影像博覽會暨西安國際影像藝術節是攝影行業中具有代表性意義的展覽,參展人數和作品眾多🛍️。其中,余恩貝同學拍攝的作品《00後—我們這一代》構思成熟、專業技術優異,在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優秀作品獎。高炳松老師獲得優秀策展人獎。據悉🙆🏼,本次藝術節策展人百人💪🏽🧔🏻♀️,獲得優秀策展人僅有八位。
在校12名優秀學生在西安為期4天的時間展出🧘🏻♂️🗄。作品通過寶利來移膜、拼接等技術來完成。本次參展學生均為零零後,他們生在春風裏🫢,長在國旗下⛹🏽。獲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所接受到的信息是碎片化、繁雜化和復雜化的。那麽本次寶利來移膜拼接的技術就是以零零後的視角和思想去展現自己,對於藝術的不同創作看法。以多元化的元素疊加在一起↖️,產生了不一樣的視覺審美效果🐦🔥。
此次影展使百事3平台學生體驗各國各地的文化,感受不同文化所帶來的攝影感受。這些切身的感受讓百事3平台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本專業的學習,讓學生開拓思維📑、拓展眼界,充分調動起學生興趣🗝。
參展學生如下🧑🏻💻:莫鑫宇、臧子瑄、鞏欣潔、劉詩琪、連佳琪、陳卓文3️⃣➞、房欣馨📬、孫念翕、余恩貝、楊順雅、呂藝青🤒、龔顏淼(排名不分先後)🧑🏿🦳🦪。
指導老師:高炳松 杜建邦 作品《00後—我們這一代》 技法:寶利來拍攝 攝影師:余恩貝 闡述:00後我們這一代🧑🏿🌾,叛逆?獨立?個性?00後這一代的人會更突出我們自己的個性,也許你們在看到我們外表的時候會覺得我們叛逆不羈🕺🏿,但實際上我們對於自己的愛好或者是信念也有一種執著的追求,00後會更加的自我和認真🪱。采用寶麗來拍攝來構築00後精神面貌。 指導老師:高炳松 張璐 作品名:《濕版落星敦》 技法:濕版工藝 攝影師📛:余恩貝 闡述:落星墩形如星鬥乍看像是浮在水面🪵⚀,傳為墜星所化,宋人蔣之奇有"今日湖中石,當年天上星"的詩句形容🏌🏻♀️。酈道元在《水經註》中載:"落星石,周回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木,傳曰有星墜此以名焉"
指導老師:高炳松 杜建邦
作品名:《夾縫》
技法:拼接
攝影師:楊順雅
闡述:夢境和現實是兩個平行的空間,兩者互相關聯,但是不會互相影響。現實⚛️,從頭到尾🦹🏿♂️、有始有終⛄️、有跡可循🤟🏼;夢境✨,斷斷續續、跳躍性大🫶🏿、無跡可尋📓🤏。或許這並不是偶然,或者這是夢境中另一個你嘗試與你溝通🕯🔸。
指導老師☕️:高炳松 張璐
作品名🧟♀️:《生生》
技法👶:移模、拼接
攝影師:呂藝青
闡述:眾生生生死死,死亡之後,靈魂輪回又重新投胎成為一個人、一樣物🏎,像車輪一樣轉動不停,循環不已👃🏼。輪回的理論源於生命世代輪轉傳承的啟發,輪回這一概念不僅存在於佛教、道教、印度教🦒、婆羅門教四種宗教中👾,也存在於世間萬事萬物中。輪回是更迭😿⏸、是交替、是循環🙏🏻、是往復,萬事萬物皆身處輪回之中,我們也在這生生輪回中尋找著自己存在的意義🧪👨🏽🦰。
指導老師:高炳松 杜建邦
作品名:《烏托邦》
技法:裁剪
攝影師🚴🏼♂️:孫念翕
闡述:烏托邦,本意是“沒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隨著社會的精神進步🤽🏿♂️,可以指代超越無法到達的地方🌱。在快速發展的社會中〰️,生活被它物所雕刻著,心中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烏托邦。美好而值得幻想,正是人們心靈與精神上的寄托🦹🏻♀️。空想世界中無法達到的🧞♂️、自己所構想的美好也將被完美展現👑。
指導老師👩🏽🍳:高炳松 張璐
作品名:《生命從無法被概括》
技法❌:拼接
攝影師:臧子瑄、鞏欣潔
闡述♻:世界何其多姿🦍,充斥著何等的未知 繼續過一個對天地渺小👩🏻🔧,對自己卻是唯一的人生,生命如歌,時如海嘯,時如細雨。現實就像住在萬花筒裏的夢,一次次推落你流淚,或者爬起來⛰,是你墜落我的夢境,還是我的夢走進又或是入夢還是夢醒。
指導老師:高炳松 杜建邦
作品名:《涅》
技法🚵🏿♂️⛩:拼接
攝影師:龔顏淼
闡述:這是一種在人單調的皮膚上刻畫出理想中的畫面🥟,成為人生的永恒,留住記憶作為人生中最美的圖畫🧏🏼♀️。文身是美麗🧑🏻🦲、神秘、性感和魅力的象征,也是獨特個性和自我淋漓盡致的體現,也是個人信仰的表現。它是文化和信仰相互交合的產物,使得很多人喜愛上了這種疼痛的美麗🤹🏿🌳,並將文身雕刻在自己的身上👨🎤。使自己有一種新的希望🚹,新的寄托,新的開始。
指導老師:高炳松 張璐
作品名:《欲望》
技法;顏料上色
攝影師:劉詩琪
闡述🎟🦀:欲望是世界上所有動物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種本能。從人的角度講是心理到身體的一種渴望、滿足🤞🏼,它是一切動物存在必不可少的需求。一切動物最基本的欲望就是生存與存在。佛洛依德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源於性本能🧑🏿🎤,性本能支配下的行為活動就是本我的行為活動🧏🏼♀️,而超我則約束本我✊🏼,使之更能符合社會道德👨🏿🦸。對於欲望,要懂得適可而止🟤,學會知足🧣,清心寡欲,隨遇而安🤚🏿。
指導老師:高炳松 杜建邦
作品名:《少女の心思》
攝影師🖖🏿:房欣馨
技法🏃🏻➡️:寶利來拍攝
闡述😿🫧:少女你的眼裏有星河🔄,你的眼裏有世間萬物,你將會被世界溫柔以待。我們有感性的思維👨🏽,感情細膩🚼,更懂得如何好好保護自己,自愛,自強🐦🔥,自立🤦🏼♂️。
指導老師:高炳松 張璐
作品名🧑🏻🍼:《顱內狂歡》
技法:移模🅿️、拼接
攝影師:莫鑫宇、陳卓文
闡述:通過一組組的照片的拼接,圖片遠觀過去是各色不同生活的人們拼接拼貼的人物模樣🧑🏼⚕️,身體架構卻充斥著對生活中點點滴滴的難忘和生活環境的壓抑沖突。旁側的小人的身體似乎並未協調的完成同一件事情🫑,實則表達出內心中對不同美好和喜好的渴望和探知。用色彩來表達宣泄的情緒,色彩鋪蓋後的痕跡又來表達自己顱內狂歡後又不得不面對現實的無奈。表現看似枯燥工作的人物也有豐富的私人生活💻,表達壓抑各色人物的自我解壓。
指導老師📫:杜建邦 呂文建
作品名🧑🚒:《Girls Love》
攝影師🏌🏽🌎:連佳琪
闡述🖐:微妙的細節產生微妙的關系👱🏻♂️,所以有了小心翼翼的“我們”🚶🏻♀️,外人覺得奇怪🐑👩🏿🏫,而我們也懼怕著這個世界🫓,保持著彼此之間僅有的微妙👩🏻🍳,或許有一天“我們”走出三角區時,“我們”坦誠相待時👮🏻,這個世界可能就會多一種顏色,所以“我們”始終相信這個世界是彩色😬,而黑白的單色是“我們”對微妙關系的詮釋,“我們”相擁在一起是對“彩色世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