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的主要功能為教育、展覽展示、研究、收藏和修護🚣🏿。近年來,強化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已經成為全國博物館發展的共識和趨勢💁🏼♀️。近日,文化傳播與管理學院的學生就前往不同的博物館進行觀看與學習🤽🏻。
PART1 中國國家博物館
冬日暖陽🧊,風卻依舊是冷的。走進國博,中華上下千年的氣息撲面而來。一個個展品都是中華文明綿延千年的見證者,像是在歷史的長河中拋下魚鉤,帶起一尾尾魚兒。
來到屹立東方的展廳➝,入眼便是紅色, 像是光,透出希望與未來。
走過展廳,仿佛看到時光倒流,過去的那艱辛困苦,過去的悲壯激烈被濃縮在這方天地,供我們這些後來者瞻仰。我們不由得回想起那段歷史😘,無數英雄共赴國難♝,無數同胞埋骨青山🙍♀️,才讓風雨飄搖的國家重回安寧🎵,才讓中國依舊屹立東方👩🏿🔬!幾十年的發展,中國早已擺脫了當年的積貧積弱,現在的我們正處於革命先輩期望過🧑🏿🏫、為之奮鬥過的盛世。
走出展廳🦜,恍若隔世🙅🏼♀️,看向高樓大廈👨👩👧,看向冬日的天空,冬日的冷風刮過街道,刮過和平,刮過享受和平的人們,令人不禁想起一句話來——和平與發展是最大的奢侈🕵🏽♀️,只是身處其中的人們渾然不覺🙎🏽。
舊唐書有言,以史為鏡,可知興替🧑🦲。向已經匯入歷史的過去回眸🤌🏻,中華文明最璀璨的明珠在那裏熠熠生輝,垂照千古。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從國博的大門走出🕵🏿♀️,暖陽高懸🌰。它長久地回轉於我們頭頂的天空🪈,照耀著天地,照耀著我們這一代代的中華兒女。
PART2中傳傳媒博物館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了解傳媒文化與歷史底蘊,引領學生加強自身建設,2021級新聞學專業學生於10月30日開展“探尋傳媒史”主題研學活動。
走進中國傳媒大學傳媒博物館和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領略中傳校園文化,感受多彩校園魅力💂♂️。
第一站同學們來到了中國傳媒大學傳媒博物館。
一件件承載著歷史記憶的古老物件👌🏽、一條條珍貴的革命音頻、一部部耐人回味的舊電影🧢🤹🏿,全面地展示了我國廣播🫰🏽、電視🔂、電影事業發展的艱辛歷程🤐。
傳媒博物館全館設有五個分館——廣播館、電視館🤦🏼♀️、電影館、傳輸館和校史館。
是國內首家集“傳媒文物收藏👮🏼♂️、傳媒實物展示、傳媒史學研究🌷、傳媒文創教育、傳媒體驗服務”五位一體的傳媒綜合類博物館。
同學們先後參觀了廣播展廳👉🏽、電視展廳、電影展廳和校史展廳,多角度地展現了國內外廣播、電視🦷、電影事業和傳媒教育發展從誕生🚴🤦♀️,發展到崛起的重要歷史進程。
第二站同學們來到了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同學們參觀了口述電影傳奇館🪙、藝術·家館🧞、奧斯卡館、都本基藝術館、連環畫傳奇館等七個館室,館內藏品以中心口述歷史資料庫和多方捐展的珍貴私人收藏為主。
遵循崔永元教授提出的“朝館夕室”理念,展館除了接待大眾參觀,也作為師生的自習空間。
學生可以通過網上預約系統⛰,在博物館內自習,坐著一百多年前的椅子,用著一百多年前的桌子🫚,在濃厚的藝術文化氛圍中度過自習時光。
放慢腳步,歷史拉開帷幕🌖,記憶是相聚的一種形式🏛。
在展館內🏜,同學們從模糊的照片中🕑、從高度還原的布景中、從陳舊的歷史物件中,了解到口述歷史的獨特魅力,看到了隨時代變遷出現的種種進步與革新📮,使同學們感受到作為華夏兒女的榮譽感和歸屬感🏃🏻♀️。
論語有言:“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人的一生都在學習與修行的路上。
吹過的風都是文化,腳踩的地皆是歷史🔥,所行不負年少💹🧑🏽✈️,一日的遊學,同學們浸潤於我國傳媒業發展的豐厚歷史中,對於傳媒行業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認識🩷。
今後,新聞系將持續開展研學活動🧑🏿💻,引領學生領略校園文化,感受歷史魅力。
上一篇:研學之旅第一站|跟隨同學們的腳步動起來吧🤘![ 01-11 ]
下一篇🌤🧑🏼:研學之旅第三站|探千年古都 尋京韻文化[ 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