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新時代百事3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幹意見》,貫徹落實教育部《高等百事3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結合百事3平台實際,特製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教育部新時代全國高等百事3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深化教書育人內涵,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二、工作目標
(一)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切實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度融入本科全部課程的教育教學,強化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堅持頂層設計和創新👨🏿🚒,寓價值觀引導於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讓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好育人責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二)強化課程思政主體責任𓀍。專業課程教學是課程思政的最主要的依托,要通過不斷加強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引導教師自覺將思政教育和價值引領融入到各類課程教學當中🙂↕️,充分挖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逐步形成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心同向的育人格局。專業課程教師應抓好課堂教學管理,在教育教學方法上不斷改革創新,以學生的學習成效為目標⛄️⛺️,深入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和學業評價方式改革🧖,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實現思想啟迪和價值引領。
(三)加強課程思政教學體系設計。有針對性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對標《綱要》對藝術類、文學類🤦🏻♀️、管理學類、教育類學科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具體要求🛀,組織教師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根據《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指南》🧘🏽♂️🧑🏼🦰,深入挖掘提煉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德育元素和德育功能🤦🏼♂️👦。教師要深刻領會和準確把握中央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目標、新任務和新要求,從源頭、目標和過程上強化所有課程都有“育德”功能的教育理念;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體現育人和價值塑造➕,充分梳理各門課程的思政教育內容⛹🏽♂️,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專業倫理、工匠精神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和要求融入課程教學中。
(四)堅持以教育教學改革推動課程思政🙍🏿♂️。以項目為引領,積極探索課程思政路徑。將“項目研究”與“課程思政”建設一體設計、同步推進。利用百事3平台優質課程、本科教學改革建設等項目🗣,推動“課程教學”向“課程思政”轉化,實現專業知識教育和思想政治引領的有機統一。以項目為抓手🍲,有序推進課程思政全覆蓋,啟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項目🧕🏽,由點帶面👐,進一步擴大項目成果🟫,逐步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三、主要內容
(一)科學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不斷提升學生的課程學習體驗🥷🏿🕺🏿、學習效果,堅決防止“貼標簽”“兩張皮”🖐。
1.公共基礎課程⚱️。要重點建設一批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人文素質、科學精神👩🏼🦱、憲法法治意識𓀂、國家安全意識和認知能力的課程,註重在潛移默化中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鬥精神,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打造一批有特色的體育🦀、美育類課程,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誌,在美育教學中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造創新活力。
2.專業教育課程。要根據不同學科專業的特色和優勢🙋🏿♀️,深入研究不同專業的育人目標,深度挖掘提煉專業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科學合理拓展專業課程的廣度、深度和溫度🧔🏽♂️,從課程所涉專業、行業、國家、國際⛄️、文化👷🏿♀️、歷史等角度,增加課程的知識性、人文性🦶🏻,提升引領性👳🏼、時代性和開放性。
3.實踐類課程。專業實驗實踐課程🧚🏽♀️,要註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增強學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要註重讓學生“敢闖會創”,在親身參與中增強創新精神、創造意識和創業能力🥄。社會實踐類課程🚶,要註重教育和引導學生弘揚勞動精神👨👩👧👧,將“讀萬卷書”與“行萬裏路”相結合📟,紮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在實踐中增長智慧才幹,在艱苦奮鬥中錘煉意誌品質🕵🏻。
(二)結合專業特點、目標要求和內容重點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專業課程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基本載體。要深入梳理專業課教學內容,結合不同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要在教學大綱、教案中適當體現出課程思政元素。
1.文學類專業課程。要在課程教學中幫助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等維度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結合專業知識教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2.管理學類專業課程。要在課程教學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要幫助學生了解相關專業和行業領域的國家戰略😌、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引導學生深入社會實踐、關註現實問題,培育學生經世濟民、誠信服務、德法兼修的職業素養。
3.教育學類專業課程。要在課程教學中註重加強師德師風教育,突出課堂育德、典型樹德、規則立德,引導學生樹立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職業理想,培育愛國守法、規範從教的職業操守,培養學生傳道情懷🏄🏼、授業底蘊、解惑能力🙆,把對家國的愛、對教育的愛🧑🏽⚖️、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自覺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體育類課程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註重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學生頑強拼搏、奮鬥有我的信念,激發學生提升全民族身體素質的責任感。
4.藝術學類專業課程。要在課程教學中教育引導學生立足時代👁、紮根人民、深入生活,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創作觀🚊。要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積極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引導學生自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增強文化自信🔰。
(三)以項目建設完善課程思政體系。結合百事3平台優質課程😢、本科教學改革☂️👩🦯、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等項目和形式🦀🧑🏻🦯,穩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由教務處組織,分階段🧓🏻⛲️、有計劃地開展相關項目的立項申報工作🫰,總結經驗,逐步擴大影響範圍🌙,在形成成熟做法的基礎上🎆◽️,推廣到全校所有課程🤦🏿♀️,充分發揮各類項目的示範性和引導性。適時推出“課程思政”建設項目獨立申報🎫、評審、結項的相關製度。
(四)加強教師德育培訓⚖️🪷。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加強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四個自信”。轉變教師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輕價值引領的觀念,通過多種方式,引導所有教師樹立課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領和價值觀塑造為目標🗾,帶動廣大教師既當好“經師”,更做好“人師”👇🏼,切實提高育人意識💹。各院系要充分運用入職培訓、專題培訓、專業研討、集體備課等手段🧘🏿♀️,就“課程思政”教學的改革與實施加強互動交流𓀁,讓廣大教師能夠利用課堂主講、現場回答🫱、網上互動🔘、課堂反饋👧🏿、實踐教學等方式,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想引領融入到每一門課程的教學全過程💆。
(五)發揮思政教學團隊和骨幹教師示範帶頭作用。充分利用百事3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發揮優質課程🧑🏽🎄、本科教學改革建設和骨幹教師的引領輻射作用👩🏻✈️,註重發揮“價值引領”功能,鼓勵思政課程教師、專業骨幹教師利用集體備課、專業研討、組織活動等形式⛺️,發揮在百事3課程思政建設與改革中的帶頭示範作用。
(六)完善課程思政育人督導機製🤸🏼♀️。結合百事32020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原則意見,將課程思政理念有機融入百事32020版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建立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嚴格執行領導幹部聽課製度,完善課程思政督導製度😴,在聽課記錄中體現課程思政內容⛹️,在“學評教”體系中體現育人評價元素,完善“學評德”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使德育元素成為“學評教”重要內容。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校黨委書記和常務校長任組長🙁,分管思政工作和分管教學工作校領導及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課程思政工作領導小組🧑🏿🚒,健全工作機構*️⃣,統籌推進全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工作。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教務牽頭抓總、相關部門聯動、院系落實推進”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格局。
(二)加強組織實施。各二級學院由本院黨支部書記和院長直接負責組織實施,結合本學院各專業特點,製定本學院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方案,將課程思政建設落實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課程大綱𓀇、教案、教學過程、師資隊伍中,有機融入學院整體的教育教學🐲,形成學院課程思政的特色亮點。加強各學院教師的溝通交流,定期開展調研和專項研討🍒,提出具體政策和措施💇🏻♂️🧑🏿⚖️,確保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落到實處⬅️。
(三)加強計劃推進。百事3平台目前公共必修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專業選修課、公共選修課共計700余門,計劃用2年時間分4個批次完成,每學期為一個批次🧏,經研究討論決定第一批推進課程為課程總數的10%左右☛,以期先行試點,樹立樣板🏌🏽♂️🧝🏽♂️,逐期擴大🧑🏽🚀。要發揮領導幹部🦶、黨員教師、骨幹教師的帶頭作用,保質保量、有效推進。
(四)加強教師培訓🧑💼。舉辦課程思政建設專題培訓班⚂、組織召開校院兩級課程思政研討會,使教師掌握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建設路徑和教學設計等。開展課程思政專項教學競賽🧃,加強各學院教師的溝通交流🧕🏽,定期開展調研和專項研討🚵,研究提出具體政策和措施💆🏼🚏,確保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落到實處。
(五)加強宣傳擴大影響🥋。充分利用百事3官網、校院兩級的宣傳欄及微信平臺等宣傳媒體🧑🏼🧑🏿⚕️,大力營造“課程門門有德育,教師人人講育人”的輿論氛圍,為“課程思政”工作的推動營造好輿論氛圍🕛。
(六)加強總結考核。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學期教學質量考核和年度考評體系中👳🏿,並貫徹落實“師德一票否決製”。改革學生課程學習評價方式,把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納入學生的課程學習評價;根據百事3平台實際情況,逐步將各教學單位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成效納入單位績效考核評價🤓。
(七)加強督學督導。發揮校院兩級督導室的作用,增強對課程思政教學的督學督導⏸。督導重點包括:一是教學文件規範完整,能夠根據學生特點製定融入思政內容的課程大綱和教案,開展教學活動✊🏼;二是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設計合理,有利於增強大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獲得感🌧🦴,能夠結合學生思想特點和發展需求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恰當選擇教學手段,發揮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三是課堂教學育人成效顯著,體現為能夠較好地體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學生品格養成的有機統一;課堂教學風格突出,特色鮮明、感染性強、學生評價良好;取得對其他同類課堂具有可推廣性、可借鑒性的教學改革經驗。
附件: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指南
附件
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指南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立德樹人這一教育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推動“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挖掘梳理各門課程的德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各門課程的育人功能📥,實現全校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員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特製定本指南🐄🧑🏻🦽。
一、“課程思政”的含義
“課程思政”,即課程德育,指的是全校所有教學科目和教育活動,以課程為載體👨👧👦🕕,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充分挖掘蘊含在專業知識中的德育元素,實現通識課、專業課與德育的有機融合,將德育滲透、貫穿教育和教學的全過程🤵🏿,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課程思政”既是一種教育理念🦣,表明任何課程教學的第一要務是立德樹人;也是一種思維方法,表明任何課程教學都肩負德育的功能和責任。
“課程思政”不是將所有課程都當作思政課程,也不是用德育取代專業教育🚗,而是充分發揮課程的德育功能,運用德育的學科思維🧑🏻🏭,提煉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文化基因和價值範式,挖掘專業課程中的德育元素🤶🏼,將其轉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化、生動化的有效教學載體,在“潤物細無聲”的知識學習中融入理想信念層面的精神指引,而非是“貼標簽”“兩張皮”的形式展現👇🏼。
二、“課程思政”的思路
教育部要求:堅持“四個相統一”,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
(一)堅持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相統一🫃🏽。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實現價值塑造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一體化推進🥩,把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融合,形成協同效應。
(二)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在充分發揮思政理論課重要作用的同時,用好隱性教育渠道,挖掘各類課程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既形成“驚濤拍岸”的聲勢💇,也產生“潤物無聲”的效果🦤。
(三)堅持統籌協調和分類指導相統一。既加強頂層設計協調推進,建立包括內容體系🫅🏽、教學體系和工作體系在內的一整套課程思政建設育人體系🫘,也要針對不同專業🧘🏼、不同課程的特點強化分類指導,不斷提高課程思政建設的水平。
(四)堅持總結傳承和創新探索相統一👮🏿♂️。一方面及時總結各地各高校典型經驗⚠,形成可復製推廣的經驗做法;另一方面通過選樹典型,以“點”帶“面”🎵,鼓勵高校積極探索,形成課程思政建設全面推進的良好局面🤘。
三、“課程思政”的目標
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運用可以培養大學生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政治信仰、社會責任的題材與內容,進一步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高大學生緣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全校各級單位應立足於解決培養什麽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要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在全國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讓課程思政的理念在各地各高校形成廣泛共識🎃🧑🏻🦰,全面提升廣大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建立健全協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體製機製,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四、“課程思政”的內容
課程思政建設內容要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系統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一)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了解世情國情黨情民情,增強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提高個人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修養,自覺把小我融入大我,不斷追求國家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和社會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
(三)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華和時代價值🖐🏼,教育引導學生傳承中華文脈🦢,富有中國心、飽含中國情、充滿中國味。
(四)深入開展憲法法治教育。教育引導學生學思踐悟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牢固樹立法治觀念,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理想和信念🪮🧑🎄,深化對法治理念🦙、法治原則🧎🏻♂️、重要法律概念的認知,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維護自身權利、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化解矛盾糾紛的意識和能力🈯️。
(五)深化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教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並自覺實踐各行業的職業精神和職業規範🌇⛄️,增強職業責任感👖🧣,培養遵紀守法、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誠實守信⛹🏼♀️、公道辦事🙅🏽、開拓創新的職業品格和行為習慣。
圍繞“課程思政”目標🏙,通過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引導學生正確做人和做事,各教學科目和教育活動,可以結合以下內容進行教學設計。
(一)師德風範。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聖使命。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
(二)政治導向。教師應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要“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註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範相統一”,堅守“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的規矩,不在課堂上傳播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內容或言論,使課堂成為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主陣地🧏。
(三)專業倫理。“專業倫理”教育是對未來從業人員掌握並遵守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準則和職業行為規範的教育活動。教師要針對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即未來各行業的從業人員,在傳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明確將專業性職業倫理操守和職業道德教育融為一體,給予其正確的價值取向引導,以此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質及情商能力。
(四)學習倫理。“學習倫理”是人們在學習活動中建立起來的人倫關系和處理這些關系應遵守的法則🫸🏿🧵,是基於對類、群的倫理性認識和對學習內涵🌔、價值、內容等方面的倫理反思和構建。課程思政功能的實現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大學生應有良好的學習倫理,尊師重教、誌存高遠🛴👇🏻、腳踏實地🕺🏽📊、遵守紀律🏇🏻,在學習過程中體悟人性⛹🏽、弘揚人性😝、完善修養🧕🏿,培育理性平和的心態,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飛揚的動力⛺️。
(五)核心價值💧。“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提取授課所需內容進行講解、實踐,結合各專業課程特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有效地納入到教學安排🤾🏿,做到專業教育和核心價值觀教育共融並進🧒🏽,引導學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的信仰者、傳播者和實踐者。
五、“課程思政”的要求
“課程思政”教學設計,不僅應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原則,而且也應適合於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特殊性原則👴。根據“課程思政”的內容和原則,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一)灌輸與滲透相結合。灌輸應註重啟發,是能動的認知、認同、內化,而非被動的註入、移植🫅🏿、楔入,更非填鴨式的宣傳教育🧑🏽🦳。滲透應註重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註重向社會環境、心理環境和網絡環境等方向滲透。灌輸與滲透相結合就是堅持春風化雨的方式,通過不同的選擇,從被動🍜、自發的學習轉向主動、自覺的學習,主動將之付諸實踐。
(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課程思政”教育元素,不是從抽象的理論概念中邏輯地推論出來的🧘🏿♀️💂🏿,而是應從社會實際中尋找🫄🏽,從各學科的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度中去尋找,不是從理論邏輯出發來解釋實踐💆🏼♂️,而是從社會實踐出發來解釋理論的形成🦵🏻,依據實際來修正理論邏輯。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
(三)歷史與現實相結合👇🏼。歷史是過去的現實,是現實的前身,現實是歷史的延伸,是未來的歷史。“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從縱向歷史與橫向現實的維度出發🙇♀️🫷🏼,通過認識世界與中國發展的大勢比較🙆🏻♂️、中國特色與國際的比較、歷史使命與時代責任的比較🧔🏻♀️,使思政教育元素既源於歷史又基於現實,既傳承歷史血脈又體現與時俱進。
(四)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應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結合🧔🏻♂️。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二者不是一種具體、單個方法的名稱🚆👨🏼🔧,而是一種類型的方法稱謂。其中,前者指的是教師組織實施的🧜🏽♂️,直接對學生進行公開的道德教育的正規工作方式的總和👩🏽🎓。後者指的是引導學生在教育性環境中,直接體現和潛移默化地獲取有益學生個體身心健康和個性全面發展的教育性經驗的活動方式及過程。在此🏬😨,通過隱性滲透🙋🏼♀️、寓道德教育於各門專業課程之中,通過潤物細無聲、滴水穿石的方式🦸🏽♀️,實現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有機結合。
(五)共性與個性相結合🚽。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共性與個性的結合、統一性與差異性的融洽。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是一種共性、統一性,個體的獨特體驗則是事物的個性🗻、差異性。“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必須遵循共性與個性相結合的原則,既註重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也應遵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六)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正面說服教育是指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明辨是非、善惡,提高認識,形成正確觀念和道德評價能力的一種教育方法👵。“課程思政”教育和教學,必須堅持以正面引導、說服教育為主🫏,積極疏導,啟發教育🧑🦼🫶🏻,同時輔之以必要的紀律約束,引導學生品德向正確🟣、健康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