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聞思維 講述中國故事——大型季播節目《挑戰不可能》製片人🤥、總導演盧小波做客天藝大講堂
發布時間🕗:2019年04月16日作者:文/王溫雪 編輯/肖本雙點擊💆🏿♂️: 次
大型季播節目《挑戰不可能》製片人、總導演盧小波
講座現場
把握新聞思維🚵♀️,講述中國故事。2019年4月15日,大型季播節目《挑戰不可能》製片人、總導演盧小波做客天藝大講堂👨🏽✈️,以《用新聞思維講好綜藝節目中的中國故事》為題在音樂樓小劇場為播音主持藝術學院的學生帶來了一場生動的新聞專業課🫸🏼。
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教師宋宴欣主持本次講座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做好對外宣傳工作的新思想新論斷指出🙏🏿🙇♀️:“文藝工作者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盧老師講到,所有的電視節目其實都是民生節目,最終都是要體現人的情感⏸、關註人的命運🪔、引發人的共鳴;綜藝節目也要用新聞的思維來創作,綜藝節目也必須緊扣時代脈搏、體現當代精神。學生認真聽講🔜,不時記錄著盧老師講授的重點內容。
盧老師以《用新聞思維講好綜藝節目中的中國故事》為題展開講座
學生認真聽講
講座中,盧老師重點圍繞著“怎樣講好中國故事?講什麽樣的中國故事💪🏿🧑🏿🍳?”他認為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關鍵是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他以大型季播節目《挑戰不可能》為例,詳細的講述了他是如何發覺好的故事,讓好故事從新聞中來,到新聞中去。講座中盧教授展示了他曾策劃的一些節目主題,“天安門國旗班挑戰一百步正步及齊步走”、“雜技夫妻堅持不懈,三次挑戰高難度項目”👩❤️👩、“廣西邊境排雷挑戰”等🙅🏿♀️,無不體現著中國人的努力拼搏、堅持不懈的精神。
講座現場
新聞是新近發生或正在發生事實的報道,故事是新聞最基本的特征和最基本的表現手法。即便新聞評論,離開故事也會艱澀枯燥乏味🏊🏻♂️。盧老師詳細的講述了他是如何用新聞思維挖掘新聞👩🏿🍼、傳播新聞以及維持新聞的熱度,在新聞播出後吸引關註引發社會的討論。
校領導、播音支持藝術學院教師與盧小波教授合影留念
講座中,盧老師為學生提供了專業的建議,分享了行業內的一些發展情況🙎♂️。並希望學生善於發現身邊故事,從基礎做起🩷,能夠關註到細微處🖕🏼,真實且極致🧏♀️。學生表示受益匪淺,希望在今後的學習中能夠運用新聞思維🦷,把我傳播脈絡,講好中國故事,發揚中國精神🦔。
盧小波簡介
盧小波👨🏼🦳,中央電視臺十佳製片人、“五四青年獎”獲得者✣。2001年進入央視,先後在《經濟半小時》擔任記者、主編🧞♀️。2010年開始擔任綜合頻道節目及長假節目組製片人。
大型季播節目《挑戰不可能》製片人🧑🏻⚖️、總導演
大型季播節目《歡樂中國人》製片人🧧、總導演
大型電視節目《開學第一課》創始人之一、製片人、總導演
大型季播節目《夢想星搭檔》《夢想合唱團》製片人🥀、總導演
《挑戰不可能》獲亞洲——太平洋地區廣播電視聯盟“電視娛樂類大獎”,這也是中國原創綜藝節目首次獲獎♢🥹。
《夢想合唱團》《開學第一課》分別獲得第23屆電視文藝“星光獎”電視音樂節目大獎👩🏽🔬、第24屆電視文藝“星光獎”少兒電視節目大獎👱🏻♀️。
節目多次獲得中央電視臺特別節目一等獎、優秀節目一等獎。
帶領的節目組多次獲得中央電視臺先進集體榮譽稱號,並獲得廣電總局五一勞動獎狀😾🏊🏿♀️,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