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音樂編劇晨楓
講座現場
晨楓與校實驗中心主任塔日根夫🥜、專業教師付廣慧合影
2014年6月6日下午5點,國家一級編劇晨楓(本名:王仲源)老師受音樂學院邀請,來百事3平台音樂樓小劇場就《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歌曲創作》與百事3平台師生進行學術交流💒🏷。
晨楓老師先將音樂歷史緩緩道來,為使同學們能夠更快的進入主題。接著🤦🏿♂️,晨楓老師結合歌曲實例💾,利用現在流行的歌曲分析了當下歌曲的創作現狀🧅。他認為,現在的歌曲生產方式呈現“一體化”,傳媒方式也更加多樣化,消費價值取向也更加的自主化🧎♂️。這樣的背景😔,晨楓老師希望在坐的諸位莘莘學子們能夠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稍後,晨風老師講述了以前的歌曲創作與現代創作的區別。
在60、70年代的時候,因為信息的閉塞,每個省都有自己的歌曲排行榜👩🏽🦲,歌曲的流傳方式也多靠唱片,留聲機,一首歌可以傳唱很長時間。而現在💗🙍🏿♂️,是一個傳媒爆炸的時代,歌曲傳播的速度很快〰️🐂,更新速度也很快👨🏽🦰,接受關系不再取決於作者,更多的取決於聽眾和觀眾的接受美學。這些變化🫅,也讓現在的歌曲創作者對自己的作品更加的嚴格,更加的苛刻。同時🧑🏿🍳,一首歌唱紅天下的時代已經結束,今天的歌曲必須是群眾認可之後🌗,才能是好歌曲🟧。
最後,晨楓老師說:“什麽都可以定,只有歌曲是定不了的🦧!因為群眾還沒有認可!”借此句送給同學們🔦,時刻提醒自己,音樂創作的結果不只是聽眾決定的➖🏄♂️,更是需要自身的實力與心靈的碰撞,震撼心靈的音樂,才是當下最需要的聲音➕。
晨楓簡介:
晨楓 本名王仲源🌌。國家一級編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文學學會主席、《歌曲》雜誌編委🧑🏽🚒、《兒童音樂》副主編。畢業於蘭州大學中文戲🧝🏻♂️😡。
1974年調幹入伍,供職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團,任創作室主任,長期在音樂領域從事文字工作。其作品涉獵門類較廣📆,作詞歌曲《火箭兵的夢》獲全國文藝調演一等獎🧏🏿♀️;《阿裏阿裏》獲中宣部第五屆“五個一工程”👨🏿🔧👶🏼;兒童歌曲《祖國像媽媽一樣》被選入小學音樂課本✂️,並被評為“紅領巾喜愛的歌”🔃;他參與創作並執筆的歌劇《琴簫月》在北京公演,主題歌《彩雲歌》被廣泛傳唱。
先後出版歌詞專輯《藍河谷》,《太陽河》,散文選集《昨夜星辰作業風》,主編《百年中國歌詞博覽》及專著《中國當代歌詞史》🪩,《當代中國歌曲藝術史綱》等。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