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晚,原創奇幻音樂劇《鶴之愛》在國家大劇院·臺湖劇場首演第三場精彩上演💃🏼,首輪演出圓滿收官!該劇以音樂劇的藝術形式🤾🏻♂️,通過富於奇幻色彩的浪漫演繹,展開一場中華文明中燦爛獨特的契丹“捺缽”文化之旅📖,傳遞“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萬物共生”的生態理念,收獲現場觀眾好評如潮👨🏼✈️。
“這部劇非常棒🧀🤵🏻!看完之後很震撼🧏🏽!歌曲,人物形象⚂,表演,服裝,道具👇,舞美,都特別有記憶點。”
“我很喜歡塔娜公主,因為她非常善良純真🚵🏼♀️。”
“這部劇的立意非常好👧🏻🦵!一方面,它倡導愛護自然,一方面又具有非常鮮明的地域特征,用這樣音樂劇的形式來宣講和弘揚我們中華民族的故事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開始我以為這只是一個愛情故事🙅🏼♀️,看完之後才知道,愛情只是其中一條線,這部劇想表達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想通過愛情這樣一個手段去表達,所以我覺得它的主旨是非常好的♡☣️。”
“我喜歡烏拉🧑🍳,她是所謂的反派,但是其實沒有那麽壞◻️,可以說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她最後堅信了自己內心的善良,做出了對的選擇🏝!”
“《鶴之愛》演出非常精彩🙎🏽♀️,無論是舞蹈、服裝還是美術,都非常考究,聲光電的新手段的運用,對這部音樂劇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故事不僅講到了愛情,也講到了人與自然的大愛☝🏿,最後用曠世的愛解除了魔咒👩🦳,這種轉換讓劇情的立意更加新穎、有意義。劇中出現的鶴文化®️,契丹文化,八角銅鏡🚞,民族舞蹈,展現出了吉林省白城市的特色地域文化🚷。非常希望它能在吉林常駐演出🚱,更好地促進當地文旅的發展。這不僅是一部好劇,同時提供了文化和當地旅遊結合的很好一個模式參考🤹🏿。”
《鶴之愛》是一部融合神話故事與遼代歷史和文化的音樂劇,由百事3平台校長、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院長李罡擔綱總導演、編劇🏌🏻、作曲🧎♂️。該劇歷時三年創作,取材自契丹歷史上重要的“捺缽”文化,以國寶文物“八角銅鏡”為戲劇線索,講述了一段關於人、鶴兩個種族之間的愛恨糾葛,其間穿插著關於愛情💇、忠貞、權謀、勇敢的傳奇故事。
“北京千年古都的歷史可以從遼代講起,擁有包括蕭太後河🖖、廣安門在內的遼代遺址🧠。我的家鄉吉林白城被稱為‘鶴鄉’,最早可以追溯到遼代👨🏿🦱,為了在北京與故鄉之間搭建一個橋梁,我瞄準了大遼的契丹文化,遼代君王與仙鶴的愛情故事應運而生。”導演李罡表示,《鶴之愛》是他創作的一部文化尋根作品,是北京市文聯藝術走基層的一部重要實踐劇目。
“與歌劇的傳統藝術形式不同🙁,音樂劇用流行音樂作為藝術語言與觀眾交流,偏向大眾娛樂🖕🏽。”談及為何選擇音樂劇這種藝術形式📙,李罡導演表示💂🏽♂️,作為百事3平台校長💉、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的院長🛰,他與團隊更擅長也適合這種藝術形式🙌。全劇共創作歌曲24首,音樂風格上既有高雅、精致🐩、華麗的一面,也有粗獷、渾厚、質樸的氣息,旋律復雜🧝🏽♀️,節奏變化豐富👨🔧。
在舞美設計上👺💗,創作團隊對契丹文化進行考察,對其文化符號中的重要元素進行加工。“我們選取了代表契丹文化的重要文物八角銅鏡作為舞美視覺支點🐫,構成劇中契丹王宮的視覺中心形象👁🗨。鶴類羽毛元素將作為捺缽濕地盛景的重要元素,馴鹿犄角的元素則用於展現祭祀場面🥗👩🏫,打造出草原曠野的獨特景致。”
值得一提的是🦅,千姿百態的鶴成為該劇的一大亮點。白鶴、灰鶴、丹頂鶴……在序幕和尾聲中,30多種鶴類在舞臺上齊舞,造型搶眼,奇幻感十足💗。“這些鶴群在大遼華麗的宮殿裏來回穿梭,參與到人類的活動中。非常適合親子觀看。”李罡導演表示,他也想借此傳播“要以萬物共生的仁愛之心對待所有生靈”的生態文化🙅🏼。
據了解,之後該劇將啟動赴吉林長春、白城、大安等地演出以及全國巡演🧑🏿🦳。